三苏园

 尊敬的游客朋友们:您好!受大风天气影响,为保障游客人身安全,三苏园景区于4月12日至4月13日紧急闭园。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三苏园景区
2025年4月11日

 

  • 三苏园门票45元
  • · 学生票预定价25元
  • 1、取票方式:景区售票口
  • 2、门票说明:
  • ①儿童身高1.2米以下免票,1.2-1.4米
      之间购儿童票,学生购学生票...
新闻中心

中秋笔锋下的东坡风骨

2025/10/2 8:32:00 | 发布

 中秋明月,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寄托情思的载体。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一生宦海沉浮,却始终以豁达胸怀观照世间万象。他的中秋诗词,不仅描绘了皎月清辉的意境,更将人生哲思与手足情深融入其中,成为中华文化中不朽的篇章。

一、《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千古中秋第一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的大意是: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通宵痛饮直至天明,大醉,趁兴写下这篇文章,同时抒发对弟弟子由的怀念之情

像中秋佳节如此明月几时能有?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高遥在上的宫阙,现在又是什么日子。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人间烟火暖人心肠。

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生本就有悲欢离合,月儿常有阴晴圆缺,(想要人团圆时月亮正好也圆满)这样的好事自古就难以两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都能平安健康长寿,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赏明月。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中秋,时苏轼任密州太守,与弟苏辙分别七年未能团聚。词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以问天开篇,尽显豪迈洒脱。他欲乘风归月宫,却恐“高处不胜寒”,终觉人间烟火可亲。下阕“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道尽人生无常之理,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祈愿,更将离别之苦升华为对天下亲人的祝福。此句跨越千年,成为中秋寄托思念的经典。

二、《念奴娇·中秋》:狂放中的超脱之境

                念奴娇·中秋

                  宋·苏轼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

云无留迹。

桂魄飞来,光射处,

冷浸一天秋碧。

玉宇琼楼,乘鸾来去,

人在清凉国。

江山如画,

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

对影成三客。

起舞徘徊风露下,

今夕不知何夕?

便欲乘风,翻然归去,

何用骑鹏翼。

水晶宫里,

一声吹断横笛。

诗人置身高楼之上,凭高远望,中秋月圆之夜,长空万里无云,周围旷野辽阔无。月光照射下来,使秋天的碧空沉浸在一片清冷之中。在月宫的琼楼玉宇上,仙骑乘着鸾凤自由自在地来来往往。我向往月宫中的清净自由,江山秀丽像图画,看过去在朦胧的月色里,树影婆娑。

现在我把天上的明月和身边自己的影子当成知心朋友和他一起饮酒酣醉,拍手狂歌,邀月赏心,用酒浇愁。此时此刻,唯有月亮才是我的知音,渴望乘风归去,在明净的月宫里,把横笛吹得响彻云霄。

这首词以“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起笔,勾勒出中秋月夜的静谧壮阔。苏轼既想自己能在月宫中“玉宇琼楼,乘鸾来去”,又渴望乘风归去,在人间起舞弄清影。词中既有作者对仙境生活的憧憬,亦隐喻自己政治失意的苦闷,整篇词作词人用狂放不羁的笔触,超然物外的豁达,将中秋望月升华为对自由境界的追寻展现的淋漓尽致,不愧为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

三、《阳关曲·中秋月》:清寒中的生命况味

                  阳关曲·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这首诗写的是: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

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以凝练之笔写尽中秋夜色的澄澈与清冷。苏轼在“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的叹息中,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感慨。短小精悍的词句,却蕴含深刻的生命哲思,提醒世人珍惜当下的团圆时刻。

苏轼的中秋诗词,是其人生境遇与艺术追求的缩影。他屡遭贬谪,却始终以“人间”为归处,在失意中淬炼出豁达旷达的胸襟。其词风既有“把酒问天”的豪放,又有“千里共婵娟”的细腻温情,开创了宋代词风的革新。他以月喻人生,在阴晴圆缺中参透世事,在悲欢离合中坚守希望,这种超然与深情并存的境界,正是东坡词最动人的魅力。

   千年明月依旧,今月何曾照古。苏东坡的中秋诗词却如星辰般照亮了后世的心灵。他教会我们以诗意观照人生,即使身处逆境,亦能于清辉中寻得温暖,于离别中窥见永恒。当今人再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份跨越时空的共鸣,正是中华文脉生生不息的见证。

今夜月圆,且共东坡,举杯邀月,与君同醉。

 
 
地址:河南平顶山市郏县茨芭镇  服务电话:0375-5298991 0375-5297777    http://www.sansuyuan.com
版权所有©三苏园景区  豫ICP备11026034号  技术支持:网站建设
网站首页 三苏概况 新闻中心 景区景点 在线订票 旅游常识 旅游服务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中文版 英文版 景区VR